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61篇
  免费   2196篇
  国内免费   2339篇
教育   138401篇
科学研究   13824篇
各国文化   330篇
体育   10488篇
综合类   11350篇
文化理论   136篇
信息传播   1026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1136篇
  2021年   1982篇
  2020年   2719篇
  2019年   1889篇
  2018年   1350篇
  2017年   1248篇
  2016年   1620篇
  2015年   3676篇
  2014年   9734篇
  2013年   10256篇
  2012年   12998篇
  2011年   14192篇
  2010年   10806篇
  2009年   10296篇
  2008年   11856篇
  2007年   15070篇
  2006年   14713篇
  2005年   13182篇
  2004年   11509篇
  2003年   10388篇
  2002年   8386篇
  2001年   6727篇
  2000年   3782篇
  1999年   1520篇
  1998年   712篇
  1997年   594篇
  1996年   529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281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39篇
  1977年   41篇
  1976年   34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意义] 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科技信息和科技情报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开展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信息服务研究与实践,构建面向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信息服务方法体系、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情报机构服务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调研,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面向省级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转化中心、地方政府、园区企业开展区域信息服务的整体设计和服务实践与案例分析,总结归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展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知识服务的特色和成效。[结果/结论] 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面向区域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生长点,并将在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上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2.
分析大运河生态文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互关系,理清古老的大运河文化蕴含的丰富生态文明成果,将大运河生态文化作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源动力。不仅从上下联动、生态补偿、流域性平衡、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提出传承运河生态文化、构建美丽运河建设机制的建议,而且就以运河生态文化引领打造美丽运河三条走廊,提出具体的方法和路径:修复河岸环境,打造运河生态走廊;传承历史文脉,打造运河文化走廊;推进文旅融合,打造运河旅游走廊。不仅从理论上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寻找逻辑关系,而且从实践上为弘扬运河生态文化,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23.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apid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high-stakes examination policy in Turkey by situating the policy change in the larger debate arou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 large body of literature has discussed ways in which policy changes in national examinations have interacted with the neoliberal and raced structures in education,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crea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educational inequalities.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is body of literature by discussing how changes in high-stakes examination systems have interacted with the neoliberal Islamization of education in Turkey and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creation of new forms of inequalities. The article also demonstrates 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cy change to high-stakes examinations can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hegemonic power relations at play.  相似文献   
24.
裘韵 《体育科研》2020,(2):45-53
《反兴奋剂运动员权利规则》是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下属的运动员委员会制定,执行委员会批准通过的首个明确规定运动员在反兴奋剂活动中权利的文件。作为运动员参与反兴奋剂活动的基础,该文件的制定与修订争议不断,多集中于文件名称、法律地位及其内容中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部分。在体育组织的干预下,起草者修改了文件的名称并澄清“这不是一份法律文件”,使该文件的意义与价值存疑。建议在日后的修订中慎重考虑文件名称的匹配性,在厘清该文件与《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及国际标准关系的基础上,赋予其法律效力或给予象征性法律规则的地位,完善对受侵犯权利救济的指引,加快建立申诉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25.
诺顿在古德曼和亨普尔等人的启发下,结合他的科学哲学研究背景,提出一种不同于他所定义的“形式归纳理论”的“实质归纳理论”,强调归纳的局部应用性,拒斥普遍的归纳推理模式。归纳推理的基础往往建立在具体领域的事实之上,因此所有的归纳推理都是局部的。诺顿认为归纳推理模式是由事实授权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这些事实的可靠性来评估归纳风险。同时实质归纳理论不再区分归纳的事实部分和模式部分,所以不易受休谟问题的影响。但我们发现,诺顿的归纳辩护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理论也遭受多方面的批评。实质归纳理论是归纳逻辑领域的前沿性成果,引起了逻辑学界和科学哲学界的广泛关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归纳逻辑的强劲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6.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鉴于当前高职顶岗实习中学校、学生及教师各层面都存在的问题,重新设计了顶岗实习的流程体系,通过校、企、师、生、家五方联动,构建了五途径保障实习岗位、两维度驱动实习成效、四层次规范实习管理、三主体强化实习评价的“五二四三”顶岗实习模式,实现学生、企业、教师、家长、导师和学校的六方共赢。  相似文献   
27.
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引入身体活动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构建扩展TPB(METPB)模型,检验该模型对9~19岁青少年群体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适用性,探讨该模型对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青少年MVPA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度可以接受,纳入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后,METPB显著地提高了其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MVPA行为意向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31.4%的行为意向方差;行为意向和习惯行为对MVPA行为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18.7%的行为方差;执行意向加强了行为意向朝实际行为的转换。METPB模型对于不同学习阶段青少年MVPA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主观规范对小学生与初中生MVPA意向产生了显著性影响,而对高中生的MVPA意向并无显著性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对3个阶段学生的MVPA意向产生的影响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不断增强。建议:在对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预中,政府、家庭、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于身体活动参与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参与身体活动的意愿,培养其参与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且在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时考虑学习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28.
In India, more than 276 million children and youth were out of school for extended periods since March 2020 due to school closures in response to COVID-19. A key challenge has been how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responses to continuity of learning both to ensure more effective responses in the event of further disruptions, but also to help the education community conceptualize more creative and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learning, through blended and flexible approaches. This study reflects on the findings from a UNICEF survey targeting parents and adolescents across 6 states in India, and identifies lessons learned for addressing learning inequities during future school closures. We focus on measuring three key variables – access to technology, their utilization, and perceived learning for different profiles of children. As students began learning from home, technology access rates in households were initial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estimated maximum reach of different distance learning modalities during school closures. Beyond access, we fin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adolescents’ use of technology for learning purpose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learning, linked to the type of remote learning modality, gender, location and type of school.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government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to ensure better utilization of technologies which are available in households and to address equity gaps in learning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29.
侯爽 《体育科研》2019,(3):30-37
“体教结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专项体育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使得竞技体育人才逐渐从运动员这一单一角色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转变。研究以角色认同为切入口,探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角色的转变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学员作为“学生-运动员”样本,选取国家乒乓球青年队及部分省市队队员作为职业运动员样本,使用结构化心理测量工具,对比两类受访者在运动与学业上的角色认同、心理倦怠与动机变量的差异。得出: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认同“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他们在学业任务中的卷入程度更高;双重角色使运动员在运动任务与学业任务上的主观价值感存在差异,表现出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但对个体的整体人生规划并不冲突;双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存在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0.
Nostalgia and homesickness were well-known eighteenth-century ailments. Undertaking protracted travels, Grand Tourists were potential sufferers, yet these emotional afflictions are absent from the Tour's lengthy lists of hazards. Querying this and applying history of emotions approaches to the histories of the Tour, masculinity and the family,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Tourists and tutors navigated nostalgia and homesickness as emotions that sat uneasily with the Tour's wider aims of masculine formation. Such investigations offer a means of unpicking the complex, contradictory demands placed on young gentlemen during their emotional formation. Through this, it contributes to wider reconsiderations of eighteenth-century masculi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